每家公司的規模、預算、業務需求和安全等級都不同,其網路拓撲圖和資訊規劃也會有天壤之別。以下我們以小型、中型到大型企業為例,描繪他們可能的資訊規劃樣貌。
核心思維: 精簡、易用、成本效益高。
拓撲圖樣貌:
通常是一個非常扁平化的「星狀拓撲」。一台核心的路由器/防火牆身兼多職,連接中華電信等 ISP (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) 的數據機,作為網路的總出口。內部則透過一到兩台交換器 (Switch) 將所有的辦公電腦、印表機、Wi-Fi AP (無線基地台) 連接在一起。
資訊規劃特點:
(這是一個簡化示意圖,說明了從網際網路到使用者設備的單純連接方式)
核心思維: 追求穩定、結構化、具備初步資安防護與管理能力。
拓撲圖樣貌:
架構開始變得立體,出現了「核心交換器 (Core Switch)」的概念,形成一個更穩定的「階層式拓撲」。網路會根據部門或功能進行初步的 VLAN (虛擬區域網路) 切割,例如將財務部、研發部、訪客Wi-Fi劃分在不同的網段,彼此隔離,增加安全性。
資訊規劃特點:
(示意圖中可見AD/File Server等內部主機,以及更結構化的交換器層級)
核心思維: 高可用性、異地備援、深度資安、合規性與標準化。
拓撲圖樣貌:
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「網狀或混合式拓撲」。總部與各分公司之間透過 MPLS 專線 或 SD-WAN 技術互聯。網路架構遵從「三層式架構 (Core, Distribution, Access)」,所有核心設備(路由器、防火牆、核心交換器)全部採用 HA (High Availability) 架構,兩台互為備援,確保一台故障時服務不中斷。
資訊規劃特點:
從一張簡單的拓撲圖,我們可以窺見一家公司數位化的程度與其營運的複雜性。資訊規劃並非一成不變,它會隨著企業的成長而不斷演進。